计量:沧桑巨变度量衡

时间: 2024-03-29 19:33:43 |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是大巴黎赞助商

详细信息

  “大秤”、“小秤”、“大两”、“小两”、“关外秤”、“关内秤”……对很多当今的年轻人来说,这些名词可能闻所未闻,但它们却是我国近代计量史上曾被普遍的使用过的重量计量单位。

  “旧中国,我国广泛使用的有英制、米制、俄制和中国的市制及旧杂制,计量单位五花八门。”原国家计量局王宣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当时计量单位制的混乱状态:“自从战争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国的度量衡制度随之传来。海关、银行都以各通商国的度量衡为准;矿山、工厂和公用事业由哪一国经办,就使用那一国的度量衡制度;企业使用哪国的仪器,就用那个国家的计量单位。”仅就市制中的“斤”来说,各地的量值就很不统一:有的地方是16两为一斤,有的地方是18两为一斤,有的地方则是20两为一斤。计量单位制的混乱严重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方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中国成立后,改革计量单位制成为一项异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9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以“米制”作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废除旧杂制,限制英制的应用限制范围,逐步改革市制。这一命令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个关于计量工作的命令,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为一项事业颁布的第一个命令。足见国家对计量事业多么重视,把她摆到多重要的位置!

  1977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施行)》,规定逐步采用世界通用的国际单位制,进一步统一计量制度。

  1984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计量工作的第二个命令,即《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式确定了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制定的计量单位为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如果说计量是棵大树,那么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则是深埋在地下的根。小小几十个计量单位,却对整个计量事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米、千克、平方米、焦耳……”现在,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些法定计量单位,而“大秤”、“小秤”、“大两”、“小两”也已成为历史概念,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

  60年,大浪淘沙。很多人和事可能早已被历史遗忘,但有些人和事却被载入史册,是我们永远的记忆。在计量法制发展的历程中,《计量法》的出台和实施无疑就是这里面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5年9月6日,是值得所有计量工作者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经过5年的努力,十几易其稿的《计量法》正式颁布了!新中国的计量事业从此由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的新征程!

  回忆起当年《计量法》出台的历史背景,原国家计量局的群力认为这是顺应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需求而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的复苏仰赖于法律的有序调节,我国正处在经济立法的新阶段。国内的大气候为计量立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计量战线要求立法的呼声也很高。因为使计量法制建设严重滞后,存在着许多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计量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形成了比较健全的计量法律和法规体系。以《计量法》为龙头和核心,包括8件行政法规,27件部门规章,33件地方性计量法规规章。根据《计量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及时清洗整理了计量行政审批,由原来的11项调整为9项,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另外,我国还形成了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内的计量技术法规体系。这些计量法规涵盖了我国计量工作的所有的领域,为计量工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根320mm长的铂铱合金营造尺、两个不锈钢千克砝码和几架天平、几个标准电阻和标准电池、若干古代铜衡器和量器。这就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从旧政府手中接管过来的所有度量衡标准。

  衡量一个国家计量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准很多,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这一个国家研究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和解决国民经济中重要测量问题的能力。而解放前,我国在建立国家计量基准、标准方面完全是一片空白。

  “那几架破天平甚至连等级也没有。”现在已近80岁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离休干部杨早虎回忆说:“从旧政府接管过来的从事度量衡工作的几个老同志都已过花甲之年,甚至不知道‘计量’到底是干什么的,对新时期的计量科学技术更是一窍不通。”

  和杨早虎同时代参加工作的几位老同志回忆起当年艰苦的创业史,都颇有感触。蒋晓隆回忆:“北京东城区马大人胡同27号,一个大约200平方米的四合院,条件非常简陋。我们搞研究需要恒温室,可当时连制冷机都找不到,好不容易从一个饭店买来一个被淘汰的旧制冷机,建起了恒温室。”

  百废待兴,百偏待正,新中国的计量科研人员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

  王承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计量检定所招收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从事量块计量检定工作的同志之一。上世纪50年代,王承钢和同事们参照前苏联的检定规程,利用从东德进口的光波干涉仪测量检定出了我国第一套一等量块,并以这套一等量块为标准,开展了对全国各地108个机器制造厂中的量块检定工作。从此,量块计量检定工作就成为计量检定所的一项日常工作,年复一年地开展起来。

  李建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大长度室现任的年轻副主任。同样是从事长度计量研究,但今非昔比,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的今天,李建双他们在长度计量方面开展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量块计量检定的范畴,而是将研究的视野扩展到量块及线纹计量、精密测量技术、大长度计量、石油螺纹及坐标测量计量、纳米计量等长度计量及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等多个角度和领域,他们的研究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当年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已经成了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当年使用的进口仪器早已被自主研发的更先进、更精准的设备所取代。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忆往事,老人感慨万千,但更多的是骄傲,是自豪,更是欣慰。

  从建国初期集中各部门的计量标准作为临时国家标准到现在研究出国家计量基准125项,计量标准230项,国家有证标准物质757种;从主要是依靠前苏联和东德的帮助到自主创新,在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量子计量研究方面取得比国外最好水平还要高出10倍的重大突破;从最初单一的计量检定到69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从马大人胡同不足200平米的四合院到如今拥有具备防辐射、低温、洁净、屏蔽、噪声控制以及无磁环境等条件的22000平方米高精度实验室;从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到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及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大众健康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检测技术服务……正是新中国几代计量科技工作人员60年如一日的忘我奉献造就了中国计量科技的腾飞和今日的辉煌。向所有为之奋斗的计量人,特别是那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并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共和国计量事业的老一辈计量科技工作人员致敬!

  宽敞明亮的工作间,八台电脑的显示屏上正跳动着红红绿绿的数据和表格,前方的墙上,十几台大大小小的屏幕正清楚地显现着十几个重要生产环节的现场景象。八位工作人员时而抬头看看墙上屏幕的现场情况,时而低头查看电脑上的数据变化,并在日志本上做上记录。这就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350m3炼铁高炉控制中心的工作场景。没有嘈杂的噪声,也没有到处乱飞的煤灰,只要轻轻点一下鼠标,能源产、用的实时状态和各种能源计量数据就会清楚地呈现在面前。这只是太钢能源计量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靠这套系统,“太钢”有效地指导调节了生产管理部门的用能情况,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现代企业的计量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测量活动,而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性测量行为。

  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但几十年以前,企业计量这只“眼睛”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放前,我国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很不发达,生产能力有限,不少企业按照自己内部的计量标准做生产,产品甚至不能与别的产品衔接;建国初期,参照苏联的计量管理模式,一些企业在原先无计量的情况下成立了长度计量室;60年代,计量工作快速地发展,除长度计量外,还建立起电热力等计量;70年代,由于的影响,计量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不少企业使用的计量器具严重失准失修,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失。”原国家计量局的王宣回忆。比如锅炉上用的压力表、井下用的瓦斯计,长期只用不检,因管理不严,事故不断发生;80年代,全国从企业计量开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使计量器具合格率普遍得到恢复和提高。

  从事企业计量工作的人一定对“企业计量定升级”活动记忆犹新。1984年,原国家计量局为配合企业整顿,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企业计量定、升级活动。活动规定,企业计量工作未达到定级、升级要求,没有拿到合格证书,不能申报高品质的产品。从1984年到1991年,全国有10万多家企业参加了计量定升级,占当时全国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企业计量定升级”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计量工作的进步,使计量与公司制作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给工业带来了快速的提升,企业也在转换经营机制,原来的传统计量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司发展的需要。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两个分别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促进企业计量工作大跨步发展的管理模式,受到慢慢的变多企业的重视。据统计,国家计量主管部门共帮助915家企业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共有1010家企业获得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这些制度的实施,使企业计量工作从单一的量值传递发展到生产的基本工艺控制、能源核算、经营管理、安全及环境监视测定等每个方面,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3月,第29届北京奥运会正在紧张筹备。北京计量科学检测研究院力学室大质量组接到任务,正在对用于拳击运动员称量体重的电子秤进行仔细的检测。300千克标准的电子秤需要检测工作员用300千克的标准砝码反复进行校准检测,而沉重的砝码搬运工作只能依靠4名检测人员人工操作。有人做过统计,每检测一台秤,工作人需要上上下下搬运的砝码重量就接近4吨。正是那一双双拎起了4吨重量的计量人的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为北京奥运检定了几百台秤。

  “奥运”,“计量”,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在2008年的新闻报道中却被频频紧密联系在一起:《奥运会场馆几何量参数测量与验收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规范了场馆几何量参数的测量方法,制定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场馆长度、高度、坡度、圆弧半径及斜度等几何量参数的测量标准;《奥运食品中违禁药物检测急需标准物质的研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成功研制出34种标准物质,为我国奥运食品检测提供了一把“标尺”;《奥运场馆辐射安全检测系统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为奥运场馆辐射安全检查检测系统中的行包安全检测仪和放射性危险物品探测器提供量值溯源和现场检测,把住了奥运安全的大门;《奥运场馆光学照明系统计量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为场馆照明测试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使场馆灯具安装既不影响运动员比赛和观众观赛,又不影响电视转播图像的颜色质量……高质量的奥运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计量科技为世人奉献了同样精彩的“表演”。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是计量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嫦娥探月,计量为其专用器件提供计量测试;“神七”发射,计量为助推火箭的燃料罐容积进行现场测试,确保火箭飞行时间和安全;北斗定位,计量提供铯原子喷泉钟,为其提供准确的时间频率保障;西气东输,计量为其解决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关键技术难题;三峡工程,计量为其解决水大流量准确测量问题;“5·12汶川地震”,计量临危受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编入国家《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三鹿奶粉婴幼儿事件发生后,计量人迅速行动,在短短20天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用液相色谱法测量液态奶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的新方法”……

  然而,在那一穷二白、百业待兴的年代,举办奥运会、“嫦娥”探月、“神七”升天,这些都是国人想都没想过的梦想,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上的支持,更是计量人从未有过的奢望。想当年,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尺寸都无法达到计量标准的统一,哪里还谈得上计量为国家重大工程服务?正是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给包括计量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有信心、有实力将这些梦想一一变成现实。

  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计量不辱使命,功不可没!

  方寸之间,浓缩沧桑巨变。计量的河流,将一如既往地汇入共和国发展的大潮,奔向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89%的人还浏览了以下内容: